太魯閣族傳統土地制度的知識體系

探討原住民土地權利

邱寶琳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碩士生



    
   本文藉由整理耆老口述傳統土地使用的經驗,來闡明太魯閣族傳統土地制度。傳統土地制度是族群傳統文化及社會價值的生活實踐,目前其痕跡潛藏在過去族群生活的記憶以及語言(Kari)字彙裡。本文將由整理耆老口說(Kari Rudan)土地使用方式,來呈現傳統土地制度的運作方式,並進一步歸納出傳統土地使用過程中被族人視為善的社會價值:敬天、惜地、愛人。另一方面,太魯閣族傳統土地制度可以由傳統Utux信仰與Gaya社會規範的觀點來呈現,並在傳統文化及社會關係的基礎上建構。藉此兩個面向闡釋太魯閣族傳統土地的知識體系,並且原住民族在跨文化藩籬的溝通過程取得自我論述空間。藉由知識體系的建立,作為探討原住民族土地權利的起步。

  政府目前所承認的原住民土地權利是依據地籍簿冊之文字歷史,否定其它自行調查的文字圖片與耆老口說歷史之證據力,也否定傳統社會土地管理規範下和平佔用原墾土地之權利。基於美加紐澳的經驗,當國家承認原住民土地權利,政府立即建立公正的調查機制,使耆老口說歷史等證據也依法定程序公正調查與承認,展現國家檢討原住民土地制度變遷之不公義,及尊重原住民土地權的誠意。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也提供實務的指導,傳統擁有佔有使用土地的權利都予以保障,更重視原住民「自由知情而同意」的原則。配合原住民自治區及司法權的建立,我國政府如果承認口說歷史的法律效力及建立承認多元文化之客觀中立的調查機構,並不損及國家基於多元文化政策下的法之統一性。

  據此,政府若有誠意規劃尊重多元文化發展的原住民族傳統土地制度與國家當代土地制度,最先需要有一個公開討論的平台,釐清傳統與現代土地產權概念之衝突,明確定義原住民族土地權利的內涵,並延伸到土地利用與原鄉發展之方針。此協商平台的基礎在於政府及主流社會學習跨文化藩籬之態度及去權威的過程,認識原住民族傳統土地制度及其文化內涵,並與原住民共同建立傳統土地制度的知識體系。

關鍵字:太魯閣族、傳統土地制度、原住民族知識體系、原住民土地權利



本文整理的太魯閣族「傳統」土地使用習慣,乃依據田野研究過程的耆老口述之經驗及觀察,並體認國家現代土地制度影響太魯閣族傳統土地使用方式及生活樣貌。在本文也將依此生活樣貌與傳統文化裡社會視為善的價值觀作對照,以尋求傳統土地制度的核心價值,而不在探索「傳統」的原生性,並重視傳統土地制度的現代社會價值與意義。國家權力進入太魯閣族地區的影響時間,是1914年之後的太魯閣戰役。而日本殖民政府管理原住民地區的土地使用方式還維持尊重「舊慣」的方式,使太魯閣族人可以在生活上延續傳統土地制度的運作,只是傳統原墾地的土地權利屬於國家所有。所以,訪談70歲以上的耆老還可以記錄到太魯閣族傳統土地使用的歷史紀錄。本文在資料整理的過程,會觀察報導人的成長過程及土地使用的經歷,並且觀察日本殖民政府實施集團移住、授產事業及國家教育等的影響。這一些因素已經開始使傳統土地制度發生調整。

本文感謝受訪的太魯閣族耆老,其個人資料介紹整理於附件一。也感謝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所石忠山老師及董克景老師的建議。對本文的完成,一併在此致謝。文章內容的責任由作者負責。

 

(草稿:歡迎有建議的閱讀者,可以進行討論及提供建議 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