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政府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原則上政府尊重原住民傳統土地習慣與社會價值,並承認原住民族土地權利下,應設置原住民族土地調查及處理委員會。2007年通過的「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更清楚的指出各國政府應該尊重原住民傳統領域的土地權利,對於政府違反「自由知情而同意」而侵犯的土地權利,都需要恢復及補償。再參考國外原住民土地制度的發展,以及之前闡述傳統文化脈絡下既存的原住民傳統土地制度,本文對未來的傳統土地管理制度的發展脈絡,歸納為「文言合行」的原則。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原住民族是多元族群,各族群有各自的土地使用的傳統文化及社會價值,需要自行從傳統文化內涵及族群現代發展需要,闡述自己族群傳統土地制度的知識體系。本文前段整理太魯閣族耆老口說歷史,為了就是闡述族群傳統土地制度的知識體系。若落實到原住民族「土海法」的規範,政府應規劃兩個層級的階層式架構設計法律,也就是國家賦權予原住民族,原住民族再依據各族群傳統文化及族群環境發展需要,與政府共同調整施行細則的法律條文規範。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魯閣族土地管理制度在進到「文言合行」時期,實踐上牽涉到國家及主流社會為原住民建立一個協商溝通的平台,而平台的基礎有兩的重點:首先,需要國家賦權,建立「言」(口說歷史)與「文」(文字歷史)有相同的證據效力的新法規制度,據此調查原住民土地變遷的事實真相,並賦予原住民土地權利。在調查及審查的過程,國家需要建立中立公正的調查機構。第二,對於傳統文化及社會價值的整理及詮釋,需要主流社會及部落精英的「去權威」。原住民土地制度牽涉傳統土地產權概念及現代土地產權制度的衝突,需要建立不同世代及跨文化藩籬的協商與溝通平台。原住民耆老對於文字使用、闡述傳統及現代化詮釋都有其障礙,唯有主流社會及部落精英本著謙虛求教的「去權威」態度,才可以在跨文化協商過程中,建立取得共識的協商平台。政府在這兩個部分的實踐,實為進入「文言合行」時期的核心工作,在圖5整理這樣的概念,並依序在下面說明。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言合行」做為未來太魯閣族傳統土地制度發展的原則,也可作為未來原住民族土地權利的保障模式。原住民土地權利的基礎可以由兩個面向來說明。首先,之前提過「文」與「言」在運作原則上都是澄清土地變遷歷史的事實真相,並不矛盾。政府在行政程序調查時決定人民在土地所有權上有什麼權利,依據的就是確認土地使用現況及耕作的事實真相,乃判定該土地是否為原住民使用之主要依據,而依據管理辦法第八條第一項賦予相當的權利及保障。土地清查的文字記錄呈現法律承認的耕作事實之真相,再依據法律程序給予相對的權利。行政程序法第六節對調查事實及證據作了闡述,「對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事項一律注意」,並「應斟酌全部陳述與調查事實集證據之結果」,甚至「為瞭解事實真像,得實施勘驗」。原住民對於土地權利的主張,需經過主管機關調查、審查、核定、登記的行政過程。也許在「審查」過程限定了某些文書資料才做為參考證據的項目,必須「依法行政」進行審查,但在「調查」階段以追求事實真相為原則,採用地籍簿冊之外的證明資料,包含耆老口述歷史,乃是「依法行政」23的調查及人民權利保障的基礎。「地籍簿冊」不應稱為「土地使用權源」的證明文件,只是原住民使用土地記錄的證明文件之一。土地使用「權源」在於族人歷來依據傳統文化及習俗,和平地耕作的歷史事實真相。換句話說,族人的和平耕作事實及社會之土地關係本身,也就是土地使用權源。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闡述太魯閣族土地制度的知識體系過程,已經說明傳統土地制度是建構在傳統文化及社會共善的價值觀之上,所形成的原住民土地使用習慣及生活模式。依據Taylor提出的「承認政治」也已經呼應了這個情況,他主張國家應該對於不同的族群,平等承認在其族群文化基礎所建立美好生活及美善人生的定義,才可以使不同的族群在多元文化社會有自由生活及發展的空間,這樣的作法也是實質平等的基礎(Taylor,2005)。因為,對太魯閣族族人來說,本文前半段整理的傳統土地使用習慣及社會關係,即是耆老使用原鄉土地之生活方式25,並成為傳統社會共善的價值,也是傳統土地產權概念的展現,更是族群傳統文化之核心,但應受國家平等的承認及法制的保障。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住民傳統土地制度,除了與國家現代土地制度在土地產權概念的差異外,含有傳統文化及社會關係的實踐意義,也實際牽涉到原住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處於現代社會的衝突與壓抑,需要一個跨文化與跨族群的協商平台探討。「文言合行」的原住民傳統土地制度之實踐,需要國家賦權及去權威的過程。在原住民生活環境及社會價值已經現代化發展的情況,文化接觸頻繁。「文言合行」時期的傳統土地制度,對族群內部或是族群間,都將會產生土地產權定義及所有權利的衝突,使族群傳統土地產權概念需要再調適。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08 Sat 2009 10:29
  • 結語

  據上所論,政府雖然在2005年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法律上承認原住民族土地權利並宣稱尊重傳統土地使用習慣,但對於「原住民族土地權利」的定義,比如,該權利是基於哪種土地財產權概念的土地權利?可以回溯到哪一個年代?何種土地使用類型才予以保障?及土地權利的內涵?如何立法調查事實真相及賦予土地權利之依據與程序?並沒有明確文字定義。現有法令還維持在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的模糊規則之管理,產生外部利潤。另外,原住民族在國家現代土地制度下生活,也逐漸遺忘傳統土地使用習慣及其傳統文化之意涵。本文以太魯閣族為例,藉由傳統土地制度之知識體系的建立,作為探討原住民族土地權利的起步。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考文獻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導人列表 (年齡:a:80歲以上;b:70歲以上;c:50歲以上;)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特別記錄花蓮縣秀林鄉富世段255地號1.5公頃的土地變遷歷史,因為此案有特殊的代表性,並曾經進入到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之審理與判決。

yipingpi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